<被讨厌的勇气>读书体会与摘要

《被讨厌的勇气》通过哲人与青年的对话,探讨人如何获得幸福,并且通过阿德勒心理学对人生的诸多问题进行剖析。

这本书最早在是在知乎看到有人强推,遂在微信读书里找到此书并读完。在读的过程中,感到其所谈到的一些现象真实地切中了我的想法,感觉到描述的例子就正正是我本人。其中的一些观念我觉得很好,或者说是很适合我,于是在看的时候进行了若干地记录,摘录了一些语句,并写了点个人的体会。但因为始终不是在上课做笔记,摘录得也有些随意,有些摘录也是根据我的体会二次加工出来的,所以就这样看吧(逃

正文

  • 世界是简单的,人也是简单的。复杂是因为人把世界看得复杂,这就涉及到有无勇气,正视世界的问题

另一种心理学

  • 另一种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属于目的论,对比于传统心理学流派的原因论,区别相当于想法影响情绪还是情绪影响想法。对于原因论,有几个问题:对于当前遇到的心里问题,一味分析其成因,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如同感冒去看医生,医生只告诉你感冒是因为之前着凉了一样了;给予同样的经历,即原因相同,但是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结果。目的论讲究目的,认为主要是取决于个人的看待态度与方式。重要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对待经验的方式。换而言之,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情绪只是某些时候特定行为的一个借口。同样,人的性格与本性也是可以改变的,受到自身的观念所影响,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改变,而是自身不想改变,缺乏面对改变时可能会遇到的陌生与不安的勇气。另外,也担心改变之后失去了对当前不满的状况的解释借口。不去改变,借口没有这个条件才不能实现这件事情,这样就能掩饰自己实现不了这件事的状况。
  •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自卑感是一个很正常的感受,每个人都会有,健康的自卑感应该来自当前的自己与理想中自己的落差,而不应该来自与他人的对比。通过健康的自卑感,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方向 。至于自卑情结,则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由不健康的,过度的自卑感来形成。带有自卑情结的人,往往会将生活遇到的问题,对当前状况的不满,归结于当前所拥有的自卑感。因为在某些条件上处于落后,感到自卑,所以在某些事情上面失败就有理由了,要不是那样,我就怎么样了。因为有着可以逃避的借口,带有自卑情结的人会一直处于这种自卑的状态来保护自己。另外,自卑情结还会带来:权势张越,因为自身的不自信,所以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事物/功绩来夸耀自己;弱者保护,我弱我有理,因为我弱,所以我做出了某些成绩我就是了不起,做不出来的话则是我本应如此。

关于竞争

  • 竞争应该是在一张平面上各人沿着自己的方向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竞争的对象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每个人的速度不一样,必然有人走在前面,有人走在后面。走在前面的未见得能够一直保持走在前面,如果选择了不当的对比对象,只能造成自身长久的失败感。另外,将他人放在竞争对手的位置上面,很难够成为真正的伙伴。竞争必然存在输赢,有时候我们不能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的成功高兴,就是因为将其放在竞争对手的位置上面,因而会有他人的成功等同于自身的失败这种想法。
  • 基于上面的原因,也没有必要与人争执,尤其是争执的程度发展到企图通过发怒来解决。发怒不只是情绪,其实也是你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不太好的表达方式,遇到争执时,可以通过发怒来表达,但效果没有通过言语沟通交流来得好。所以遇到争执无法解决时,不妨承认错误,以免事情的讨论上升到人身的讨论,变成你对我错的二元选择。当你坚信是对的话,别人持什么样的态度都无法改变你的观点。

关于人生

  • 人生行为的两大目标:自立和与社会和谐相处。而支持这些想法的也有两个心理目标:我有能力的意识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这些目标可以通过直面人生课题来解决,包括工作,交友,爱。
  • 人生的谎言。我们常常为逃避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而寻找开脱的谎言和借口。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不是因为某人的缺点而讨厌某人,而是因为讨厌某人而自然就会去发现其缺点,归根到底,实在逃避糟糕的人际关系。我讨厌某人,不愿与某人相处,我发现到他有什么缺点,因为他有这些问题,我就可以离他远点,不用相处。
  • 否定寻求他人认同的行为和想法,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想着需要满足他人的期待。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活着,而非为了其他人活着。但在实际生活中,好多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甚至可能会事事都想着得到他人的认同,从而被他人影响自身的行为,不得不做许多并不情愿的行为。
  • 工作课题的分离。所谓的工作课题,为每个人各自应该要做的事情,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身份,处于不同的位置都具有不同的工作课题,我们不应该干涉他人的工作课题,也不应该被他人干涉。如何判断工作课题属于谁?谁将承担后果就由谁来处理。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陷入困境或对现状不满时,我们不妨想一想有没有进入到他人的课题中,如果有,果断抛开,进行分离。正如上面说到的让他人满意,他人接受,这不应该是你的课题,你做完了自己的工作就已经足够,他人是否接受,如何评价,会否反对,都是他人的课题,你不应该操心,操心也没有用。而如果你操心了他人的课题,选择采取额外的工作或者改变来迎合他人,则只会增加自己的不满。另外,因为工作课题的分离,我们的责任也可以随着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一并减轻。
  • 但是,有些人却对着这种所谓的责任存有留恋,并认为这种操心他人课题的责任能够有利于他人的成长。就像家长操心孩子的成长,干涉孩子的成长的课题,以是为了孩子好的理由,为其铺排好一切道路。是选择带着不满接受父母为其铺排好的可能较大几率有着较好前程的道路,还是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道路,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没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前者的所谓较好前程,难道不是在满足他人的认可和期待吗?尽管如此,很多人可能还是会倾向于前者,因为不需要自己做出选择,可能是因为确实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更有可能是因为前者不需要自己亲自做出选择,选择都不是我做的,如果结果不好的话,我能够有埋怨的对象,“都说了不这样”。

关于勇气

  • 被讨厌的勇气。我们不可能做到不被所有人讨厌,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每个人都有寻求认可的倾向性,而从中寻求解脱就是获取自由。当否定了寻求他人的认可之后,必然会存在有人不认可你,进而产生讨厌的念头。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须担心。他人是否讨厌我,这是他人的课题,我操心不来,而如果为其改变了自己,则违背了工作课题分离的原则,徒增自身的麻烦。
  • 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即便如此,在我们的人生课题中,我们还是无法避免人际关系,尤其是我们在社会中其实均处于一个共同体当中。所谓的共同体,可以大至一个国家,也可以小至一个两人的家庭。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到共同体当中,这也课题分离并不矛盾,共同体并不唯一,也不存在非加入不可的共同体。基于此,当我们在某一共同体中出现不满或者矛盾,我们可以及时离开这一个共同体,将目光转向更大的,别处的共同体。
  • 不应该批判,也不应该表扬。因为批判和表扬很容易将自身和他人放入一种纵向的关系当中,我对你进行批判或表扬,暗含着我有这个能力,暗示着我比你高一等的感觉,我可以批判你,也可以表扬你,带有一种操纵干涉的味道在此。值得提倡的,是鼓励。鼓励,是站在横向关系的角度。大多数人并不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而鼓励,正是帮助对方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帮助他人寻找面对的勇气。
  • 每个人都会受到自我意识羁绊,不能无拘无束的活动。正如在他人的面前,我们会很小心自己的言行,生怕影响了在他人面前的印象,但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会将其压抑完全暴露。本质上,我们是缺乏暴露本真的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勇气。为此,我们需建立共同体感觉,所谓共同体感觉,就是对自我的执着,转化为对他人的关心。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从下面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奉献。
  • 所谓的自我接纳,正如其本身的意思,就是接纳真实的自我,意识到自己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这是一种肯定性的达观,对于无法改变的,淡然接受,可以改变的,勇敢地取面对它。所谓的他者信赖,即是在人际关系中需要建立无条件的信赖关系,信任遭到了背叛怎么办,还是需要保持这种无条件的信赖关系,是否背叛这个属于他人的课题,我们不应该操心,但是若果多次背叛你,使你不愿与其继续相处,可以及时断绝关系,进行分离。他者奉献,则是在向作为伙伴的他人奉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区别于寻求他人的认同,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不是由他人来评价的,而是由自己的内心来决定。这里要将贡献和作用区分开来,你做出的贡献,判断其是否具有作用,这是他人的课题,我们只需将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贡献即可。我做了某些事,我觉得自己对他人,对共同体都是有奉献的就可以了。
  •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如果我们总是将目光只集中在事物的部分来决定其总体,我们则无法获得人生的和谐。另外,只将目光集中在人生的特定侧面,也是如此,例如工作狂。

关于幸福

  • 相比于设定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当下一直为其进行铺排和准备,我们更应该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人生不应该是一条线,并不是设定一个个的目标点,就能将自身和人生中的一个个阶段,一个个目标点连接起来的。如果只为了所谓的远大目标,我们在目标达成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忍受获得成功的痛苦,这样是不理智的,万一失败了,到达不了终点呢?当前的忍受皆是白费?我们应该将人生看成是一个个不连续的点,每一个不连续的点都是当下,只有集中于当下,专注于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不考虑过去与将来,我们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幸福感。正如登山,从踏出的第一步就开始了个人的旅途,如果我们只是一心想着登到山顶,那么途中的一切乐趣就会丢失,还不如直接坐缆车到山顶。
  • 专注于此时此刻,不考虑过去与将来,我们能够很自由地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但是,我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如何选择人生的方向呢,也就是下一个此时此刻怎么选择?答案是他者奉献。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而且,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