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大学

今天在翻之前在看的一本书,名为《我的二本学生》,内容讲述了广东某二本学院老师对于其执教以来所接触到的学生的记录。虽然仅是类似于教学札记般的文字记述,但是胜在够于真实和细致,还是很能够让人了解到以前的大学生生活状态与今日之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及其两者的区别。

今天在里面看到一个观点,讲到中国大学教育目标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的大学教育目标是为集体(社会和祖国)培养人才,而现在的教育目标,更多是在把学生培养成为了找到工作的就业主体,以温铁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变成资本化的一个要素”。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我对于这种转变的现象感到深以为然。

我的大学时代,哪怕只是一个中专生、专科生,也被视为“天之骄子”,对农村的孩子而言,考上大学常常被视为“跳龙门”,并被国家从人事关系上认定为“干部”;而对 062111 班的学生而言,进入广东 F 学院这样的二本院校,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精神上的荣耀感,从进入校门开始,还没来得及感受高中老师曾描绘的美妙大学时光,就被辅导员告知就业的压力。他们毕业时,更多人拿到的只是一份“劳务派遣”,可以说,刚刚卸下高考的重负,就绷上了找工作的弦,整个大学过程,不过教育产业化后被学校锻造为专业“流水线”上的一个规整产品,并被冠以“人力资源”的工具化表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大学生,无论国家顶尖的北京大学,还是地方上的岳阳大学,在培养学生上,都首先立足将大学生还原到一个完整的人,注重学生的整体素养和长远发展,学生既不会被就业绑架,也不会盲目地受制于一些所谓的就业技能,而忽略掉更为重要的专业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上,学生也会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不会延续高中时代的填鸭模式。

因为这种目标的改变,导致了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的行为与心态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目标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使得上学时的行为路径也变得同一化与固定化。就我所在的计算机行业来看,现在的本科学生目标大概可以分成 3 类:继续升学读研读博;投身于互联网公司的相关工作;考取公务员编制或单位。每个目标都有着较为固定且“标准”的路径。如果选择出国或保研,那么就要好好应付课程来换取好的 GPA,及早地关注政策或者选校等信息,才可以能够有着好的学习选择。如果选择到互联网大厂成为一个搬砖码农,则需要尽早开始刷题,在正确的时间点上面刷够足够数量的算法题,背好面试题,并且在适合的时间参与暑期实习和秋招,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是相当公务员或单位,则需要积极参加于各种党团活动,尽可能于各种组织中谋得个三两职位,获取任职经历,到了某个时间点之后,就可以关注各种信息,或是选调,或是省考国考,然后开始刷题准备。

这些路径随着大家流传下来的经验逐渐固定并统一,形成了模板一样的行为模式,想做什么,就必须要按照路径一步步走,走错一步,或者是缺少一步,可能就没有理想的结果。然而问题却是,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或者说我们能够在入学早期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好一点的可以做多手准备,企图往全面发展,但结果可能会是多面手但无一精,且耗费了许多精力。若只能准备单个方面,那这些缺失的准备又如何能够填补回来?就比如说有意通过选调进公务员系统的,一般都需要党员身份,好一点的部门岗位甚至需要有校级部门任职经历或者是校级的奖励,而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通过短时间突击换取而来的。这种路径的固定化,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犹豫。

另外这种路径固定化所带来的更重要的问题,是路径上面每个阶段节点都变得更加重要,每个阶段的结果都很重要,可能因为某一个结果不如预期,就宣判了这个路径和目标的失败。尤其是结合当下社会的普遍舆论,中国人的社会是不能容忍失败的,社会对于个人的失败要求是很苛刻的,一旦失败一次,机会就不会再有,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人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例如应届身份,可能因为刚毕业找到了一份不好的工作而丢失这个身份,就不得不去参加社招与有着几年经验的人竞争上岗,又或是就此失去大批单位或编制的报名资格,机会骤减。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回答,里面提到今年开始规培变成了一年一考,且不设补考。有许多的名校医学博士规培了几年,就因为最终的规培考核某个科目挂了,就可能导致无法毕业没有学位证,错过已经考上的医院工作,执业医师证过期等种种后果(然而原帖的内容已经被删了,只能从评论中一窥究竟)。大多数人的路径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如果一环没有扣上,那可能整个链条都断掉。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没有学位证,入不了学,找不到工作,连转行的资格都没有。

为什么需要对失败如此苛刻呢?个人感觉可能是因为我们环境中的人太多了,个人的失败对于集体而言实在是太过于无足轻重,你失败了,你掉下去,总会有其他人顶上来。失败的人要怎么办又会有谁来管,于是即可简单地将此归结于个人的主观原因上面,因为你失败了,所以你就没有机会,也不配有机会了。而你为什么会失败,也全都是你的个人原因,无论主观客观。

回到我自己本身,其实对于所谓的职业路径选择,我也并不是十分确定,互联网公司还是单位编制,写代码的话是前端还是后台,都还不很明确。现在的我也只能够让自己在每一条路径上面都不出错不失败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