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时间,又重新折腾过博客了。大概花了两天多的时间,把博客从原来的 Hexo + Stun 切换到 Hugo + MemE 上面。想要转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 使用 Hexo 生成页面的速度已经进入了有点慢的程度。我也不过 70 个页面,每次构建部署加上提交可能需要花上一两分钟,然后随着时间久了所写的内容越多,还会越来越久。
- 原主题看着有点不太合适。现在的自己更加希望博客的风格往简洁靠近,让网站的聚焦点能回归到文字本身。这也促使自己这次在选主题的时候把文章主体不居中的都 ban 掉了。
- 原博客感觉有着太多无用啰嗦的页面和功能,包括所谓的背景音乐播放。为了有着更好播放背景音乐体验,又不得不搞 PJAX。但实际上我自己点开背景音乐并播放的次数寥寥可数。
当然想要更换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喜欢折腾,这两天在折腾博客的时候,久违地感受到了那种心思全部集中在一个事情上面的状态。在迁移博客的时候,选主题,配环境,写迁移脚本,改写主题以获取想要的效果和功能,虽然也遇到一些坑,但还是能够拥有着持续的动力去继续和完善。看来自己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欢折腾想折腾的东西。
迁移准备
因为 Hugo 和 Hexo 存在一些差异,同时我所选择的主题与原主题不一致,导致博客迁移到 Hugo 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变更,才比较好实现无缝转换。
主要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路径组织差异
- 分类标签差异
- 评论功能实现
路径
在 Hexo 中文章的路径默认通过根目录配置文件的 permalink 来配置文章链接的构成,其可以使用常用的基础变量(年份,月份,标题),也可以使用在 front matter 中自行定义的变量。
Hugo 则默认是根据在 content 目录下文件的组织情况来构建页面的链接的,也可以在配置文件下面通过配置 permalink 属性来实现,但可选择的变量比较少,通常为年月日标题与文件名,不支持使用自定义的 front matter 变量。
我之前的博客链接使用的样式都是 /:year/:urlname
,通过在 front matter 中自定义文章的路径名。刚开始一直找不到 permalink 的正确配置方式,最终在文件的 front matter 中使用 url 属性来强行确定文章的链接。于是写了一个脚本,把所有 Markdown 文件当中的 urlname 属性改成 url,并在值前面加上年份,硬编码成 /:year/:urlname
的形式。后来发现可以通过 slug 变量向 permalink 传递值,所以在配置中设置 posts = "/:year/:slug/"
然后再写脚本把 url 属性转换为 slug 并去掉前面的年份编码。
分类标签
刚复制几篇文章到 Hugo 时发现总是运行失败,提示 range cannot iterate 某个分类或标签,把它们删了就能够正确运行。后来发现是所使用的主题 MemE 总是预设这些属性是数组形式,因而如果分类或标签写成 tags: val
的单行形式便会出错,需要写成多行形式
|
|
为什么分类(category)明明只有一个,但需要使用数组呢?这里 Hugo 就与 Hexo 有点差异,Hugo 的分类其实与标签有点类似,Hugo 中更像 Hexo 的分类反而是 sections,这种是通过目录的文件结构来组织的。
考虑到这个差异,我干脆把所有的分类都通过脚本一并删了。通过 tags 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分类。
评论功能实现
之前使用的是 Waline 评论系统实现,选择的主题只提供 Valine 的设置,而且实现还是不完整,用不了的。于是我就仿照它的思路写了个 Waline 的实现,并且把未实现的部分实现了,并且补上了文章阅读量的显示。
博客到底需要什么?
在博客迁移需要对博客的功能内容进行重新取舍时,不禁又在重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我在写一个博客的时候,到底需要些什么,需要向他人展示些什么?
在最开始的时候,写博客不过就是在做技术类的笔记,大多时候都在摘抄与记录,少有自己的想法。而这种技术类的文章创作起来也不容易,就导致了更新也不频繁,内容不够充实。于是乎,就很容易花费心思到博客本身上面,而非文章内容本身,总是想着给博客加点什么功能,怎样让博客好看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人前来博客。于是越来越花哨,打开也越来越慢。这样的博客确实可能会给人打开时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也仅会在第一次而已。
在之前给女友写信寻找博客主题时,选择了一个很棒的极简主义风格主题。这个主题让我意识到,我应该要回归到博客的内容本身,让人们的视线重新聚焦到文字上面。所以这次挑选 Hugo 主题时就秉着这个条件,一是要简单,二是则以文字为主。当前这个主题感觉还是能够很好地符合我的要求。
但写到这里就会觉得,其实在博客内容创造上面,我好像也陷入了一个瓶颈的位置。写技术类文章,简单的类文档形式的比较耗时且繁琐,不如去看官方文档;复杂点的技术性强点的文章,又会使阅读的门槛提高;记录自己爬坑经历与反思,但没有相似的具体场景的话有时也比较无味。写生活类文章,困于校园忙于学业的我似乎也找不到更多的时间去真正生活,即使遇到有意思的事情,首先会想到的也是记录在私密的周记记录当中。而关于练拳,养生,阅读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感觉自己都有点半桶水的感觉。
不过问题来了:文章写得不够好就不能写吗?显然不是的,越不够好就越要写,只有通过多写多练的方式才能促进水平提示,包括写作水平以及所写内容涉及到的领域水平。
正如自己更新的个人介绍中写到
🎨 什么都会点但又不够精通的杂才
希望自己早日能够从杂才成为通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