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其实一直都有听说过 Arc 这个号称要改变浏览器格局,取代 Chrome 的浏览器,但是一直只有 Macos 版,不支持 Windows 系统,所以也只能一直观望。直到工作之后,拿到了 Mac 的工作电脑,然后自己也提了一台 MacBook,终于有机会可以体验了。于是马上下载下来,设成默认浏览器,体验一番。
下载好打开 Arc 浏览器,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好看,它的设计以及动画特效,一看就有种花里胡哨的感觉,据说还得付出性能代价,不过实际使用过程中倒也没有察觉到有什么性能问题。
实际使用下来,对比于 Chrome 系的浏览器,Arc 主要有下面这些特性
- 垂直侧边栏。Arc 直接把顶部的标签栏,地址栏,收藏夹等都搬到侧边栏,以换取更大的浏览高度
- 不同的标签机制。
- Arc 没有了收藏夹和书签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将页面 Pined 住,或者设成 Fav
- Arc 为了解决开太多标签难以关闭的问题,选择定时会关闭标签,标签打开最多 24 小时就会关闭,默认好像是几个小时。为了防止想看的 tab 被关,必须把它 Pin 住。(最长可以设置成 30 天,好像其实也还好)
- 同时,针对日常在各种应用打开链接只是看一下的情况,Arc 提供小窗模式供临时打开一些链接,觉得有必要在点击到大窗
- 对于页面分屏良好支持,可以随时在当前页面分出一半打开其他页面。
- 使用 Space 来取代多窗口。提供 Space 这个概念来隔离浏览器的使用,不同分组的标签和 Pined 页面可以放到不同的 space 当中使用。相对地,这里比较少用多窗口,甚至打开的新窗口之间会共享已经打开的标签页。
本质上,Arc 也是用的 Chromium 内核,所以其实 Chrome 支持的插件 Arc 都能支持,实际使用起来感觉也还好。但是我的评价是,Arc 浏览器确实是个有特性的浏览器,然后并不算是一个好用的浏览器,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可能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但对我来说,感到束手束脚的。比如
- 强行为用户做决定,强制关闭标签页。就这一点,意味在工作中需要一直开着许多工作页面的场景根本不能用 Arc。
- 很别扭的标签页同步。一方面它希望你能够及时关闭看完的页面,但另一方面又自作主张把你把所有打开的标签页同步到每一个打开的窗口,甚至是电脑打开的标签页给你实时地同步到手机上。感觉其实用起来挺别扭的,尤其是很多时候其实手机电脑浏览的场景都是分开的。
- 过分注重美观导致在一些细节上面有很多小问题,不好用,比如靠近右上角自动触发分屏提示,但有时有些按钮在右上角边缘,可能还会导致按不了。
- 没有书签的概念后,收藏页面只能用 Pin,但是 Pin 又不能在 Space 上面共享,又变得要绑定于某一个 Space,最终也还是只用一个 Space,失去了 Space 的意义。
- 一个浏览器居然强制登录才能使用,而登录居然还有墙的限制,从开始就给使用者加障碍了。
- 移动端应用实在太简陋了,甚至没有无痕浏览。
Arc 作为一个很有特点的浏览器,玩玩可以,真沉浸投入使用,可能还是得忍受种种差异与不适,当然就像臭豆腐一样,总有人能接受,如果能够接受,那它的优点还是很香的。另外,Arc 似乎也有很高的定制性,可以自己定制样式,甚至区块布局,不过我探索的时间(和兴趣)有限,懒得折腾。但是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玩一玩,试一试。
从前在没有 MacBook 的时候,对于 Macos 专享的应用,内心总是有特别的向往,不过真的使用下来,好像又会觉得不过如此,或者仅是还行而已。最近 Macos 上也多了很多新软件,比如 Warp Terminal,Raycast,这些都有在用。可能也是自己还没有深度使用,或者用到它们的精髓,所以感觉也还比较一般。继续慢慢发掘。